绝版木刻兴趣班受学生喜爱。
又到毕业季,普洱学院美术馆迎来一年一次的美术系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展。作为普洱学院的精品课程、特色办学名片之一,绝版木刻艺术作品备受期待,也为普洱的夏天增添了绚烂的艺术风情。每年都有创作精品被一些爱好者和收藏家当场购买,也有部分学生的作品被学校留存用于教学示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色彩运用的自由跳跃、刀刻技法的独特张力、民族符号的艺术呈现,这些都是绝版木刻艺术魅力之所在。如今,这一艺术流派仍在演变成长。
绝版木刻的成名,源于一组《拉祜风情》画作。经过40余年的发展,绝版木刻艺术在普洱大地扎根开花,聚集起一批创作群体,他们拿过全国大奖,也经历过迷茫,但对绝版木刻艺术的热爱从未停歇。正是这样的探索和创造,让这门艺术历久弥新,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热爱 走进艺术殿堂
普洱绝版木刻的高光时刻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1984年全国美展上,普洱画家郑旭用绝版木刻技法创作的《拉祜风情》组画荣获金奖,这极大振奋了本土画家的创作激情,也让绝版木刻技法走入人们的视野。
“这次获奖影响很大,是新中国成立后云南首次在全国美展上获奖,对云南版画界的推动作用非同小可。”张晓春是普洱知名版画艺术家,说起当时的情形,他依然心潮澎湃,“身边的人获奖,对普洱画家鼓舞很大。”此后,云南就有一批人开始采用绝版木刻技法进行创作,希望能在全国美展再创佳绩。不少过去做国画、油画等的画家,也转到绝版木刻的创作中来。
5年后,在1989年全国美展上,普洱绝版木刻作品再获殊荣——画家魏启聪创作的《村寨》荣获金奖、画家贺昆创作的《秋歌 发白的土地》荣获银奖。1990年,首届全国青年版画大展中,张晓春的作品获得一等奖。在艺术殿堂里,普洱绝版木刻光芒闪耀。
近日,记者来到张晓春位于普洱学苑花园小区的绘画工作室,当年获奖的两幅作品就挂在展室深处。工作室门口摆放着一台版画油印机,画桌上是一幅正在创作的绝版木刻底版,四周墙上挂满了他40年来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作品。这些作品色彩丰富强烈,是进入工作室给人最直观的视觉感受。
“色彩的丰富性是绝版木刻的一个优势特点。但与传统的多版油印套色木刻相比,绝版木刻是在一块版上完成套色创作,刻一部分印一次,直到最后作品印完。这个过程中,毁版的程序就自然而然发生,也就形成了绝版作品。”张晓春介绍,绝版木刻是一种技法原理,这种技法起初是没有任何可参照的样式,是在普洱的版画创作群体不懈的探索实践中一步步走向成熟,进而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和接受。发展到今天,绝版木刻已成为套色木刻的一个代名词。
40年来,绝版木刻从一种技法原理发展成为一种风格流派,是普洱的艺术家们对这种技法的偏爱,更是对普洱多民族地域文化的热爱。在现代艺术表现主义风格的影响下,艺术家们把绝版木刻与本土民族民间艺术的审美发现相结合,创作出了丰富的画面和优秀的作品,形成了普洱绝版木刻的独特艺术流派。绝版木刻的艺术影响力,正是源自这种风格流派,而不是创作技法。如今,普洱已经汇聚起新老两代超过20人的绝版木刻艺术名家创作群体,绝版木刻成为普洱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共享 走向生活空间
在刻版上滚上油墨,扳动版画机印刷,又一个颜色在画面上呈现。游人如织的茶马古驿站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同心镇那柯里村,绝版木刻创作体验成为这里开展乡村旅游的一个特色项目。游客能观摩、体验创作,很多村民也会创作版画为游客提供有纪念意义的文创产品。
“推广普及是最好的传承。”冷光冕是青年版画家,也是那柯里绝版木刻创作基地的艺术顾问。他积极参与绝版木刻向大众普及的工作,到那柯里村培训农民开展绝版木刻艺术创作。他说,让更多人认识绝版木刻,那柯里创作基地发挥了展示窗口的作用。
2002年,普洱学院恢复美术系,每一届学生的版画专业课里都开设绝版木刻课程,绝版木刻的创作成为必修课,使得绝版木刻的创作群体进一步壮大。冷光冕是普洱学院美术系的毕业生,由于绝版木刻可以在一边刻一边印的过程中不断变化调整,创作过程充满未知性,极大调动了画家创作中的主动性,冷光冕被深深吸引,最终成为一名绝版木刻职业画家,留在普洱开展艺术创作。
为让绝版木刻艺术更直接面向社会,2015年,普洱学院在那柯里建立学生实训基地,让学生进行创作实践的同时,先后邀请学校版画教学团队和校外优秀版画家在村里开展了5期100余人的绝版木刻技法培训,积极培养农民版画家。冷光冕还尝试对绝版木刻画、刻、印的创作流程进行预制简化,让普通群众能更快上手开展创作。
绝版木刻进校园播撒艺术种子。在思茅二小,绝版木刻成为课后特色兴趣班,从2014年开课至今,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学生创作的作品常年在校园走廊展示,艺术氛围浓郁;学校建有绝版木刻版画工作室,配置3台版画机,除了与青年版画家合作外,还培养自己的绝版木刻专业老师,与学生一同创作;积极探索绝版木刻教学体系,从基础班到提高班,从小培养学生创作爱好,让普洱这张文化名片在学生中传承。目前,全市建设有绝版木刻特色工作室的还有普洱中学、思茅一小、思茅四小等多所学校。
艺术走向生活空间,普洱绝版木刻还融入文创产品开发、文旅空间打造等新领域,探索传承发展新路径。这门发源于普洱的版画艺术流派,将普洱文化的艺术审美推向了新高度,打造普洱绝版木刻文化名片,是兼顾艺术审美与文艺惠民的具体实践。
延伸阅读
思茅二小:校园里的传承
在普洱市思茅区第二小学绝版木刻版画室,颜料、画台、画板、刻刀随处可见,学生们神情专注,用刻刀刻画出不同线条和纹理,从选题到构图到雕刻再到印制,每个环节都格外仔细。
这是思茅二小课后版画班的一个场景。在一旁指导的美术老师李超介绍,参加绝版木刻版画学习的学生都是从热爱绘画和具备一定美术功底的学生中挑选出来的,每周二、周三、周五3天利用课后时间开展学习培训。
“我最初只是对绝版木刻充满好奇,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对绝版木刻有了更深的了解。”五年级学生何怡聪正在木板上刻着她想象中的动漫人物。
“在绘制设计图案前,学生先进行素描和构图的练习,以确保他们的作品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在创作过程中,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呈现出环保类、科幻类、人物故事类等丰富多彩的作品,也有展现普洱特色的多种类创作。”思茅二小特色教育处主任段静敏介绍,通过参与绝版木刻,学生们不仅可以体验到艺术的魅力,还能培养出对细节的敏感和对美的欣赏能力。
通过设计和雕刻木板,可以培养学生对形状、线条和纹理的敏锐观察力,并学会运用这些元素来创作独特的艺术作品。在创作中,需要集中精力来雕刻细节和纹理,这种耐心和专注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
“绝版木刻版画室自2014年成立以来,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也成为让更多孩子了解普洱特色文化的窗口。”段静敏说,学校围绕普洱边地文化,融合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创造性地开设独具民族特色的单元课程,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版画校本特色课程。
现在,绝版木刻已成为思茅二小特色育人的一抹亮色,师生们创作的多幅作品不仅在上海展会亮相,还到日本参展。普洱新华书店乡愁书院设有思茅二小师生绝版木刻优秀作品展台,该校也正申报云南省美育特色学校学生艺术工作坊。(胡梅君 沈浩)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