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蜀山及周边社区、楼宇远眺。全媒体记者 何希斌 摄
(资料图片)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上世纪60年代兴起的这支歌谣,曾陪伴无数人成长,承载几多回忆。那时起,“有事找警察”这句话就深入人心。但如果是在小区里呢,还一定要找警察吗?
春雨洗城,润物无声。
合肥现有4300多个小区里,新近建设完成一项“硬核”全覆盖!那就是,按照约每500户整合为一个网格的方法,共划分成3700多个网格,每一个小区网格里,配建一个党组织。也就是说,在每一个小区网格里,都能找到党组织。“有问题找党组织,有困难找党员”,渐成居民们新的流行语。
足不出小区,就能找到党组织,就能把事办了,这在以往可能想也不敢想!
2022年以来,合肥市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全速推进小区党组织覆盖,全方位构建“党建+”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小区居民遇事,从找物业、找业委会到今天找“社区小管家”,找家门口的党组织,感受到办事力度越来越大,人情味也越来越浓。
揪心!强攻趁胜追,“病电梯”下岗
4月15日,瑶海区长淮街道火车站社区宝文花园小区的4楼平台上洒扫一净。退休的阿姨们正在这里的居民活动中心里排练着黄梅戏曲目,孩子们正在玩跳房子、滑滑梯、荡秋千……这种在新建小区里稀松平常的生活景象,对于宝文花园这个老旧小区来说,却实属难得。
瑶海区长淮街道宝文花园小区居民正在居民活动中心里排练节目。崔俊义 摄
宝文花园小区建成于2007年,物业公司按合同约定只做日常简单保洁和安保两件事。管理缺位,时间一长,小区渐渐变得脏、乱、差,有的居民毁绿种菜,有的遛狗不牵绳,有的私养家禽,有的乱晾晒,高空抛物也时常发生,有的邻里关系因此紧张,业主与物业矛盾也多。
这还不算完。小区里的3部电梯超负荷运行多年,一直像个老爷车一样带病上岗,“噪音大,轿厢有时还会摇晃,卡卡停停的,真让人担心哟!”据80岁的安胜芝老人说,电梯安全一度成为小区居民最大的一块心病。
2022年6月27日,瑶海区宝文花园小区党支部一成立,安胜芝就急急地赶来,将这个心病告诉新到任的党支部书记王惠祯。1994年出生的王惠祯,年龄不大,但已在基层干了多年,人称“热心肠”。群众愁,我来助!支部决心将这当成“开门第一件事”来办。
可万事开头难。对于电梯更换这件事,居民参与度并不如大家设想得那么高,表决票迟迟收不上来。怎么办?迎难上!小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在党员和群众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牵头组织楼栋长、党员们分头行动,分楼栋、分单元、一家一户地去做思想工作。终于,居民们达成“共识”。
接着,围绕电梯更换资金的来源、电梯品牌、安装时间、后期维保等焦点问题,小区党支部前前后后召开了十多次会议,与选出的物业代表、居民代表一起反复协商。终于,3部电梯全部更换完毕。困扰该小区居民多年的安全隐患,一朝得以“拔除”。如今,每天清晨,小区内总能见到王惠祯的身影,看到垃圾立刻捡起来放到随身带着的小纸袋里,与居民热情地打招呼、拉家常、问需求……
小区管理难点在哪里,居民的需求点在哪里,小区党支部和党员们就“奔赴”哪里!据瑶海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瑶海区结合居民急难愁盼需求,高标准建立起643个小区或片区的党组织,通过形象化公示、网格化管理,提供精细化服务。
瑶海区胜利路街道“小巷管家”在濉溪东路社区召开党群议事会,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宋炎骏 摄
身边揪心“顽疾”被化解,切身感受到小区党组织温暖的,还有庐阳区海棠街道清华社区的居民。该社区下辖的都市清华小区党总支第二党支部书记沙楠是一位二孩妈妈,一头干练的短发,笑起来爽朗又亲切。自从她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就利用自己“红色小管家”的身份经常入户走访,征求居民意见建议。
经过她耐心细致的沟通,居民们会慢慢敞开心扉,她逐一记录,反映给社区党委共同协商解决。自2022年以来,经她收集整理、党支部牵头解决了多个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如小区22部电梯完成维保、24个单元门的受损入户门禁完成更换、燃气管道完成改造……
“将小区党支部打造成为民办实事的过硬团队,把支部党员打造成提供到位服务的团队成员。”每次问到她当党支部书记的感受时,沙楠总是一脸认真地回答,说只有这样,才能与居民打成一片,真正进入到居民的心坎里。
烦心!多方“烧脑”解,“水帘洞”消失
“我们C区12栋有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想向党组织反映一下。”2022年9月,在都市清华小区第二党支部会议上,老党员郑国祥说,一到下雨天,住在顶楼的住户就遭殃,物业公司也小修小补过,但是作用都不大。话音刚落,其他党员也纷纷诉说自己家的楼顶也会渗水,家里成了“水帘洞”。
都市清华小区建成20年了,许多房屋存在渗水的问题,居民多次向物业反映,但由于维修费用较高,物业公司迟迟没能解决。
记录下大家提出的问题后,沙楠立即向上一级党组织反映,寻求解决办法。经过前期的调研和统计,一周后,清华社区党委召开暖心党群议事会,都市清华小区第二党支部书记沙楠、业委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一起对房屋渗水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最终确定从小区住房维修基金里出资60余万元用来维修渗水房屋,重新铺设防水层。
庐阳区清华社区党委召开暖心党群议事会,都市清华小区第二党支部书记沙楠、业委会等共同讨论房屋渗水维修问题。郑良宝 摄
此后,又多次邀请区住建部门、街道发展建设部门、改造工程方等来小区里现场会商改造方案。到当年12月,小区内18栋楼61个单元全部完成维修。在小区里就把涉及多部门的事办妥,下雨不再渗水了,小区居民打心眼里高兴。
庐阳区都市清华小区61个单元进行渗水维修,重新铺设防水层。郑良宝 摄
“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也尽量不出社区。
包河区包公街道炳辉社区第七支部书记石锐,最近也新赢得不少居民“粉丝”的信任分。炳辉社区的名称,来源于街心角一处罗炳辉的塑像。但这里有“三多”,即:老旧小区多、老龄人口多、各类型人群多。这么复杂的小区怎么治理?社区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健全组织体系,以求强筋健骨。
30岁刚出头的石锐走马上任,任社区党委委员、第七支部书记,负责景治园、芳梦华苑、市科委宿舍、910所4个小区的支部工作。他虽然看起来有些瘦弱,但非常干练,做事不拖拉,说干就干。
炳辉社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8个片区党支部,由社区“两委”担任小区(片区)党组织书记,配备8名“红色小管家”,7名大学生“社区小管家”,形成“小区党建指导员+党组织书记+红色小管家”的小区治理体系。
石锐听取群众意见。丁戎摄
通过摸排党员情况,进而整合力量。党员们好比一个个“梅花桩”,通过串点、连线、构面,形成一张张看得见摸得着的红色便民服务网。
“小石,今天来这么早啊!”“石书记,关于小区停车的事,我要向你反映一下。”……一走进市科委宿舍小区,居民纷纷和石锐打起招呼。
70多岁的唐仁年在市科委宿舍小区已经住了40年了。说起小区的危房重建,他很是激动:“小区虽然没有物业,但是我们不担心,因为有石书记在。”
今年2月14日下午,市科委宿舍平房危房重建解危工程在小区协商议事会获得通过,所有住户签订完成改造协议书,重建解危方案得到12户相关住户的一致认同。
原来,市科委宿舍小区原本只有3栋居民楼,1987年,为解决职工住房问题,修建了17间砖木结构的平房宿舍。原单位由于改制和经费不足等原因,无法对平房进行维护和改建。这些平房地势低,环境差,而且存在私搭乱建,安全隐患大。“每逢大雪天,社区就安排专人守在这里,以确保居民的安全。”社区党委副书记郭小靓说。
石锐在市科委宿舍小区走访群众。丁戎 摄
很快,好消息传来。2021年,合肥市人民政府印发《合肥市城区危险住房处置暂行办法》后,石锐与党支部委员、“红色小管家”、“社区小管家”一道立即推动修缮,召集协商议事会,向12户平房居住权所有人宣传解危政策;联系测绘、设计等专业单位,对平房进行面积测绘及改造设计等。眼下,他们正在等施工单位进场。
操心!持家高手来,“缝缝补补”不难
小区广场休闲座椅不够,老人聚在一起只能站着聊天,能不能添加安装?小区楼下的建筑垃圾能不能及时运走?能不能增加非机动车的充电桩设施……现在,石锐他们每天都要到小区里转转,面对居民反映的桩桩琐事,用本子一一记下,及时上报,并在党委议事会上商议落实群众需求。
石锐夜间上门征求群众意见。丁戎 摄
像缝缝补补、修修钉钉这类持家小事,虽然小,但关系到每一户居家生活的便利,基层党组织也想有所作为。但光演“独角戏”还真搞不定,那就发动小区里的“持家高手”们一起用力,发挥居民们的所长,邻里在互帮互助中,也变得熟络起来了。
在三里庵街道龙河路社区二楼的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屋子里,摆着缝纫机、剪刀、针线、零碎布料等物品,床单、裤子、衬衫……专门帮助居民解决缝缝补补的事情。在“缝爱社”的阿姨们手中,一件件旧衣旧裤如同被施了魔法,焕然一新。在近日举办的蜀山区党建领航微公益创投项目大赛上,该团队的“近邻相缝”项目还荣获最佳项目奖。如今,团队成员已拓展至30人,服务居民近500人次。
蜀山区志愿者正在缝补衣服。孙雨静 摄
小区党支部的成立,让“红色力量”聚集在家门口,居民有了可以依靠的“主心骨”。为进一步推动小区党建,使小区党员从“无岗”变“有岗”,蜀山区西园街道抽调52名街道党员业务骨干担任党建指导员,52个小区党组织书记均由党员社区工作者担任,招募56名居民党员为“红色小管家”,通过小区微信群、楼栋微信群等发布消息,确保联系对象户户知晓,让小区居民时时感觉到小区党员志愿服务就在身边。
蜀山区“红色小管家”为居民上门送药。孙雨静 摄
“沈大哥,2栋和3栋中间的这排树太高了,影响采光。”
“别着急,我来联系物业修剪树枝。”
……
西园街道岳西东村小区的“红色小管家”沈国平是小区里的“红人”。他每天走家串户,记录居民反映的大事小情,照顾孤寡老人、调解邻里纠纷、收集社情民意,加入护学岗、开展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一件件推动落实,化解了不少“操心事”。蜀山区600多个小区已实现党支部全覆盖,建立起“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户”的组织体系。小区党组织在群众身边常态化“亮组织、亮身份、亮职责”,推动“做好开门一件事”向“做好为民每件事”转变。截至目前,小区党组织已牵头解决高空抛物摄像头安装、小区垃圾分类站建设等原本让人闹心的琐事,计584件。
在蜀山区西园街道汉嘉社区,志愿者在修补损坏的座椅。孙雨静 摄
支部建在小区里,作用发挥在身边。合肥市充分推动党组织力量下沉,按照“一小区一网格、一网格一组织、一服务一清单”模式,划小治理单元、配强治理力量,实行清单化管理、管家式服务,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让每一位居民知道家门口有党组织,有事就找家门口的党组织。
一抹抹“红”,落入社区,入了民心,惊艳了合肥!
当“有问题找党组织、有困难找党员”实实在在成为居民的口头禅、办事的新时尚时,合肥人家门口的“最后一米”里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家是幸福的港湾”有了新时代的注解,合肥这座城也就会弥漫越来越多的“家人”般的好感和烟火气。
天鹅湖畔。全媒体记者 李亚朝 摄
策划/文字 |全媒体记者王蓉 苏龙鹏
出品 |“合力”融媒体工作室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