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两篇论文揭示奥密克戎在啮齿动物中致病能力下降

时间:2022-01-25 15:50:59

  中新网北京1月24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两篇病毒学论文,中美两国科研人员分别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种在啮齿动物的小鼠和仓鼠模型中致病能力有所下降。

  在第一篇论文中,作为“新冠病毒演化评估”项目合作网络的一部分,论文通讯作者、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迈克尔·戴蒙德(Michael Diamond)、阿德里亚努斯·布恩(Adrianus Boon)和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河冈义裕(Yoshihiro Kawaoka)以及和来自多个独立实验室的合作者,评估了奥密克戎在小鼠和仓鼠中引致感染和疾病的能力。在不同的实验中,他们给不同品系的小鼠接种了奥密克戎的分离物,并观察到这些小鼠体重并未下降,这与之前其他变体感染后的情况十分不同。

  在比较小鼠呼吸道病毒水平时,研究者发现奥密克戎的病毒RNA量和具备感染性的病毒量相较于贝塔变种皆有所下降。例如,在一系列实验中,小鼠感染奥密克戎后鼻腔和肺部的病毒载量比感染贝塔后低10-100倍,检测时间皆为感染病毒后3天。

  在以叙利亚仓鼠和表达人类ACE2受体的转基因仓鼠为对象的实验中,感染奥密克戎也未导致体重下降。奥密克戎导致的肺部感染、临床疾病和病理学变化与之前的变种(包括德尔塔)相比,也更为温和。

  论文作者指出,目前正在进行实验,以确定导致啮齿动物模型中感染水平降低的机制,以及这与人类奥密克戎感染有何关联。

  近期经同行评议并被接受、发表于《自然》的第二篇论文,重点关注“奥密克戎在小鼠中的复制和致病能力”,介绍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种在小鼠模型中的复制和致病性情况,给出奥密克戎相比其他变体在这两个特征上的新见解。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香港大学袁国勇和同事在一系列细胞和小鼠模型中研究奥密克戎的复制效力和致病性,他们在人类肺部及肠道上皮细胞的实验室实验中发现,奥密克戎活病毒的复制量相较于新冠病毒野生型和阿尔法(Alpha)、贝塔(Beta)及德尔塔(Delta)变体有所减少。在人类肺上皮细胞中,奥密克戎的复制效率比野生型低三倍多。阿尔法、贝塔和德尔塔则正相反,这些变体的复制效率都与野生型相似或高于野生型。

  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揭示,奥密克戎无法有效利用细胞膜上的蛋白“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TMPRSS2),而该蛋白在某些细胞中介导病毒的进入。研究者认为,奥密克戎刺突蛋白的变异可能降低了它利用TMPRSS2通路的能力,从而削弱了它在人上皮细胞系中的进入和复制。

  论文作者称,在一个小鼠模型中,奥密克戎相较于野生型和德尔塔,在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中的复制水平均减少了。对肺部组织的分析显示,感染奥密克戎在肺部引发的炎症和破坏比野生型和德尔塔更轻微,与之相关的是动物体重损失也较少,动物的存活率更高。(完) 【编辑:苏亦瑜】

X 关闭

  • 热门推荐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邮箱:396 029 142 @qq.com

版权所有 海峡休闲网所有